财良文学>仙侠修真>乾元侠义录 > 第十一章 习武成痴
    却说蓝采和与众人离开郦公庙,准备前往客栈,途中见张果老不辞而别,未及向王仙芝等人相告便匆忙追随而去。

    张果老刚走两步就发觉蓝采和尾随追来,他只故作不知,脚下加快步伐,顷刻间便已奔至郦公庙后的一片榆树林中,找到自己系在林中的驴子,将缰绳解开,轻身一跃倒跨在驴背上,他也不去牵缰绳,只是面带微笑,闭着双眼,手敲渔鼓,唱着道情,任由着这驴子信步沿着大道向北走去。

    蓝采和加快脚步紧跟,路上不敢停歇,一口气跑出二十多里。这时只见东方启明星升起,开始泛起鱼肚白,又走了一段时间,旭日初升。

    张果老拽了一下缰绳,吆喝一声,那驴子听闻喝声立时驻足不前。他伸个懒腰从驴背上跳将下来,看着从后面追来的蓝采和已累的满头大汗,气喘吁吁,不禁笑问道:“小兄弟,你不去跟着盐帮群豪,却来跟着我一个老道做甚么?”

    只见蓝采和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向张果老连叩三拜,说道:“晚辈蓝采和想拜通玄道长为师。”

    张果老左手捋须,微笑道:“老道乃是一个闲云野鹤,又能有多大的本事收你做徒弟。我看你那些盐帮朋友倒净是些志气不凡,胸怀鸿鹄之志的英雄豪杰,你何不与他们一起开创一番千秋功业?”

    蓝采和道:“弟子生性懒散,喜欢无拘无束,这一生怕是成不了甚么功业。晚辈初次与道长相遇便觉道长仙风道骨,慈眉善目,实是令采和崇拜不已。这次道长有力挫淫贼卜猞翁,救得晚辈等人的性命,晚辈心中甚是感激。弟子行居无束,也想如前辈一般游历江湖,行侠仗义,还望仙长不要嫌弃采和愚钝收下弟子。”

    张果老道:“老道风餐露宿,行居无所,颠沛流离,浪迹江湖,跟着我可是要遇到许多的危险,吃得许多的苦呀!”

    蓝采和听他如此问便是有意收他做徒弟,不禁内心欢喜,说道:“弟子不怕吃苦,亦不惧危险。”

    张果老微笑着又道:“你正值青春年少,大好年华前途不可限量,将来有朝一日遇上个心仪的女子讨做个老婆,生儿育女其乐融融享受天伦,岂不快活,何苦来跟着我做个清修的道士,孤寡一生。”

    蓝采和自幼酷爱武学,同张果老两次相遇,只觉他武艺超绝,深不可测,侠气冲天,正义凛然,又觉他超脱世俗外,飘然如仙翁,心中对他是说不尽的敬重与崇拜,只想着可以追随左右做个俗世徒弟,拜师学艺,并没有想过真正的出家做个苦修的道士。听张果老这般问,只觉心头一震,略一迟疑,道:“采和愚钝,至今仍深陷于尘世俗物当中不能挣脱,一时间还无法断绝人世间的情欲之念。更何况晚辈早已有了婚约,我与她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她对采和又是情深意重,采和又怎么能够负她。采和只想在前辈跟前做一名俗世弟子追随师父修行,侍奉左右。”

    张果老冲着蓝采和微微一笑,没有做声,翻身倒跨在驴背上,长袍一甩,道:“起来吧!”毛驴缓缓前行,他望着蓝采和,手敲渔鼓,唱着道情词调。

    词曰:“无根树,花正幽,贪恋荣华谁肯休。浮生事,苦海舟,荡来飘去不自由。无岸无边难泊系,常在鱼龙险处游。肯回头,是岸头,莫待风波坏了舟。”

    (词曲是由唐诗演变而来,李白的《将进酒》《秋风词》均已有了词调的原型。道情源于唐代,相传是张果老所创,唐末时民间有道情词流传也就并不稀奇。然而这首道情词却是由后来的道教奇人张三丰所作,武侠并非考究史籍,虽有年代错乱却也只图一乐,如有张冠李戴之处,还望见谅!)

    蓝采和看着远去的张果老,不知道他所颂的这首词是甚么意思,也不知道他是否同意收自己做徒弟。他自来行事洒脱,却与习武一事上固执痴迷。也正因此他才远离蜀地,游历江湖,就是想学就一身武学。这次他遇到这位旷世奇人怎能就此轻易错过,心想:“他要是不收我,我就一直跟着他。”站起身来一个箭步追上去,牵过驴子。

    蓝采和手执缰绳,牵着驴子走了四十多里路,看看日头,时辰已将近晌午。他昨夜同盐帮群雄与卜猞翁打斗了半宿,又追了张果老走了这么远的路程,到这时还不曾进食一点儿水米,早已是饿的前胸贴后背,腹中咕噜咕噜直响。初时他还可忍耐几分,到后来越走越觉得腹中无物,饥饿难耐,只感手脚松软无力,步伐沉重,着实是走不动了。转过身来到毛驴后面,看见张果老微闭双眼正自调气养神,轻轻唤道:“道长,走了这么一路,实在是又累又饿,咱们还是停下来歇息一会儿罢。”他未行拜师大礼,张果老亦未允诺收他做徒弟,故此他不敢妄称“师父”。他见张果老闭目不答,便不敢再叫,紧跟两步,强忍饥饿牵着驴子继续前行。

    冀南之地一马平川,遥望无际。蓝采和坚持走了二十多里路。猛一抬头,但见前方六七里远处一片郁郁葱葱,显然是一片森林,走近跟前一两里远近时,便听到林中獐吼鸟鸣声不绝于耳。

    蓝采和心头大喜,叫道:“前辈,前方不远是一片树林,咱们正可在此歇息一会儿。这驴子也走了这么老远的路程,也累了,也该吃一些草料充饥。”他见张果老依然闭着双眼不吱声,又想起昨日在凤凰酒阁见张果老还点了一盘熟牛肉吃,可见他并不是呆板教条的修道之士,而是一位修心不修口的道家高人,侠义仁者。蓝采和这时身上却是没有了一丝力气,回头看着他,笑问道:“前辈,弟子前些年游戏江湖在落魄时曾遇到一个乞丐,教会弟子烧烤野味的手艺,那可真是天下一绝,到了前方弟子便猎来一只,烤来孝敬前辈吃,不知前辈是想吃飞禽呢还是走兽。”

    说话间二人已经走进了树林,但见林内枝繁叶茂,遮荫蔽日。此时节气已是中秋,草木渐渐枯黄。蓝采和牵着驴子尽找一些草木青绿地处行走。那驴子行了半宿半日不曾停歇亦是体乏腹饿,见有鲜草在脚下哪里还舍得再走,低下头便大口大口的咀嚼起来。

    张果老睁开眼,说道:“也罢,走了一天,驴子也饿了,那就停下来歇一会儿再走。”

    蓝采和听言如遇大赦,欢喜地跳过去将张果老搀下来,找了棵枯倒的大树干用衣袖拍打干净上面的尘土,扶着张果老坐了下来。蓝采和又转身回去从搭在驴背上的褡裢布袋里取出一截盛水的竹筒,摇了摇,听里面还有多半筒水,拿了来,恭恭敬敬地双手捧着递给张果老,说道:“前辈,先喝些水罢。”张果老接过竹筒,咕咚咕咚一口气将筒内的水喝的干干净净。蓝采和望着张果老喝水强咽几口水,待他喝完接过竹筒,翻个底朝天,仰头半天才渗出几滴水流进嘴里,却又觉得比先前更加口渴了。他将竹筒放回褡裢内,说道:“前辈,你在这里歇息片刻,待我去林内寻些野味来充饥。”说罢向树林走去。

    走出十多步,蓝采和掏出随身携带的匕首,砍了十多根小手指粗细,三寸来长的木棍,削出尖峰向森林深处走去。

    冀南之地自安史之乱以来连年战乱,百姓死亡大半,人烟稀少,这林子内也就鲜有人来狩猎,因此,走兽飞禽繁衍极盛。走不多远便见地上有两只野兔在嬉戏觅食,蓝采和取出两根木棍捏在手中,低声叹道:“小兔子呀小兔子,蓝采和今日落难至此,腹中饥饿,为了填饱肚子只有对不住你们啦,大恩大德采和今生不忘。”说着恭恭敬敬地向着兔子鞠了两个躬,算是对它们的提前祭拜。祭拜已毕,蓝采和手臂暗暗运劲,突地掷出木棍向那两只兔子疾射过去。他自幼闯荡江湖风餐露宿,每当饥寒交迫之际便会用此法打来猎物食用,自是轻车熟路,这木棍去势精准强劲,这对兔子势必将要成为他的腹中美餐。正在他期待着可以满载而归时,却见木棍打在野兔身上并未刺入毛皮分毫,都纷纷落地,更不见有伤痕流血。那对兔子被木棍打的痛了,撒腿便蹿,转瞬间便消失在了密草荆棘当中。

    蓝采和乍见之下大是吃惊,以他的功力在丈余之内这一掷的劲道足以刺穿猎物的脏腑,怎么这次对这两只野兔竟会皮毛无损,却是大大出乎意料之外。心道:“难道是我饿极了,身体虚弱,劲道发力不足么?”疑惑地走上前去,捡起落在地上的木棍,一看之下他的神情更为惊讶,只见两支木棍的尖峰均已被齐齐斩断。蓝采和立时警觉起来,将捡起的木棍放入怀中,观望四周却不见有甚么异常,回头之际在左侧不远的一棵杨树上发现两枚深深插陷入了树干的杨树叶,他走过去轻轻一拔没有拔出,却似生长上了一般,再稍用力一拽,树叶便断成两截。